628b0a8b0a374

新闻资讯

致迷茫的自己

来源: 本站 作者: 玺丰新能源/杨鸿 发布时间: 2019-12-03 10:03:01 浏览次数: 152
什么是迷茫期?迷茫期是一个似有目标又没有目标的阶段,一个离开了手机就惶恐的阶段。人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:第一阶段依赖期,在孩童时期他们做什么看什么都会征求父母的意见,因为他们不知道对与错;第二阶段叛逆期,在这阶段他们想要证明自己

什么是迷茫期?

迷茫期是一个似有目标又没有目标的阶段,一个离开了手机就惶恐的阶段。人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:第一阶段依赖期,在孩童时期他们做什么看什么都会征求父母的意见,因为他们不知道对与错;第二阶段叛逆期,在这阶段他们想要证明自己,要证明自己是对的,证明自己能独立完成任何事;第三阶段成熟期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“老姜”,他们有独到的见解,有后人所没有的经验。可很多人七老八十了,也只能处于叛逆期,叛逆期也叫迷茫期,他们想证明自己的同时,又不知道要做什么,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的热度。我发现我周围的人基本都处于迷茫期,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就像是十六七岁的少年一般无方向、无目标。

那我们来看看你是否处于迷茫期吧

你是否在16-17岁的少年身上看到了现在的自己?在《认知突围》一书中说到“道理我都懂只是懒”,意思就是说,懂了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。我们有时候因为一句心灵鸡汤,就下定决心去努力,在此之前从不会考虑什么,只是凭着一股三分钟的热度,只要热度一过就会回归原状。离开了手机就惶恐不安,这种状态下的我们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,谈何懂得了道理?我有一个堂弟才16岁就不读书了,说读书太苦要出去打工。每天就只知道机械式的上班下班,我问他你以后准备做什么,现在准备做什么,做这个有什么意义,读书和打工哪个更有意义,他说悻悻地回答“不知道”,我竟一时语塞,无可置评。

我以为这种状况只会在年轻人身上出现,后来慢慢发现有许多成年人也会如此,那些人可是懂得一大堆道理,但你问时他们却说不出个所以然,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,也还处于迷茫的状态,他们懂得的道理也只是刚好有感触而已。迷茫不关乎年龄、身高、体重、而是在于对自己的认知。

没有目标,不知道要做什么,所以什么都想做什么也做不好,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所以什么都想要却什么也得不到。

心里总是存在着“假如”

假如,我脸皮厚我就能替公司去当说客。

假如,我遇见喜欢的人不脸红,我一定向他表白。

假如有很多的假如,你想过没有,如果你脸皮够厚去了不成功呢?你遇见喜欢的人不脸红,别人拒绝你呢?其实你是怕承担后果,你怕结果不是你想象那样,所以你用脸皮薄、会脸红来逃避安慰自己。在《被讨厌的勇气》一书中说道:“人在遇见自己没能力解决的事时总是在找借口,掩盖自己欺骗自己,就是不会承认自己的不足。”只是承认自己的不足需要勇气,而这恰恰又是大多数人缺乏的。在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人,别人反驳时他就发怒,其实他是惧怕承认别人的观点,害怕失败、接受不了失败。没有勇气接受失败、害怕失败的人,永远无法成熟。

没有勇气直面自己的缺点时,不妨问问自己在怕什么?

野心大于能力,最终只能碌碌无为

“野心大于能力”这种状态在迷茫期最为可怕,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误入歧途、万劫不复。在《洗脑术》一书中提到这样一种逻辑叫“假逻辑”,其中有一个故事。一只狼断了一条腿没法捕猎了,正好山上有个养鸡场,它就想方设法在悬崖边写了一个牌子“你不飞一下,你怎么知道你不是老鹰?”有的鸡看了不屑一顾,可有的鸡看了就想“对啊,我不飞一下,我怎么知道我不能飞?”于是那些鸡就开始从悬崖上起飞,结果就是掉下悬崖,成为狼的美餐,过了一段时间狼变得膘肥体胖。这就是“假逻辑”,在做事前要考虑自身能力是否足够,如果不足就要把能力补上再去做,不然就是鸡的下场,用自己成全别人。当能力支撑不住野心时就应该让自己停下脚步学习,要如竹笋一般厚积薄发。

我们为何会迷茫?

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所有人都很匆忙。想的很多做的很少、野心很大能力很小,收入永远跟不上开支。总想一夜暴富,一个月4000的工资却在用一万多的手机,开着十几万的车,我们总是在超前消费。为何会如此?就是因为我们从来不规划自己的未来,只是看到别人有什么就想要什么。盲目地攀比,盲目地想得到本不用承担的东西,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后,只能自我催眠“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不会比任何人差”。睡觉前想着怎么赚钱,赚钱后要怎样,醒来后该玩游戏还是在玩游戏,该玩手机还是在玩手机。想法永远停留在“想”的层面,却从不付诸行动。《师说》里有一句:“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,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”,饭要一口一口地吃,路要一步一步地走。

人生当如卒,行动虽慢,可曾见它后退一步。
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 

上一篇:

下一篇: